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为进一步凝聚学院科研力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教师科研动力,不断提升科研能力,用高质量科研成果,赋能学院内涵式发展,我院刘姗姗、卢诗杰老师于2024年6月23日—6月29日参加浙江大学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
在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中,参培老师们聆听了来自浙江大学名师的精彩课程,包括陈昆松教授《一流大学建设的科研发展与思考》、张鸿院长《向海图强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章丰常务副会长《数字经济产业本地化发展选择》、张炜副院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赵荣祥教授《科技创新与“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徐志康教授《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学科品牌建设》、方晨鹏副主任《浙江大学成果转化模式和思考》等专题讲座,并在浙江大学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到杭州钱塘区开展了产业园区规划管理与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教学,同时参观了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在培训期间,老师们勤学勤思勤悟,能够认真听讲、主动请教、深入交流、互相学习,而专家教授们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为老师们带来了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更新、能力的重塑和境界的提升,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浙大百年名校的魅力和深厚的人文气息。
本次培训班的系列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案例等方式,具有启发性大、针对性强的特点,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后,刘姗姗老师表示:“这次培训不仅了解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政策,学习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域合作等领域的最新理论及浙江实践,而且引发对高校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学研创新模式的深入思考,使人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在不断借鉴中提升了自我。”接下来,我院将继续以为“教师赋能”为导向,扎实、有序、灵活、高效开展系列科研活动,不断探索各种适合我院教师科研发展的活动主题与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助力我院科研工作量增质升、提质培优,进一步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文/卢诗杰 图/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参训人员合影(前排右三:卢诗杰;第二排右五:刘姗姗)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