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南宁学院思政课教师“访革命遗址、悟初心使命”暑期红色调研考察圆满结束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0-08-03|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提出“广西要释放''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的重要指示,727日至31日,南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5名教师学生在院长莫河东带领下,前往靖西、龙州、凭祥、东兴开展以“访革命遗址,悟初心使命”为主题的沿“边”调研活动。

走红八军路线,传承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笔下一首《七律·长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727日上午,全体思政教师首先来到了靖西市湖润镇红军亭,寻访红八军当年靖西攻坚战旧址, 聆听红军攻坚战的战斗故事;28日上午又在红八军水陇会议旧址,重走红八军走过的山路, 传承红军精神。黄丝娜教师在红军亭前大榕树下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的现场实践教学,讲述当年红八军在龙州发动起义的故事。

探寻边关往事,发掘历史典故

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打造广西区情教育系列微课:《那山、那水、那人、那情——广西沿边民俗文化掠影》、《广西沿边民族团结续新篇》、《广西沿边脱贫攻坚换新颜》、《广西沿边贸易方兴未艾》、《强基固边.富民兴边》、《山清水秀.壮美边关》。此次赴龙州起义纪念馆、法国领事馆旧址和大连城开展实践调研和考察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寻边关往事,发掘历史和现实的关联。27日下午,全体教师和学生参观了旧州古镇。旧州曾为归顺州的治地,是名扬四海的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瓦氏夫人勤苦习文练武的感人事迹,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积淀的优良传统,又能领略到广西各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祭奠英烈,牢记使命担当

靖西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凭祥南山烈士陵园都是为安葬1979年在边境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其中龙州烈士陵园规模最大,安葬有两千三百多位烈士。陵园的墓碑上镶嵌着许许多多正值十八九岁青春年华的烈士照片,再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莫院长带领全体教师和学生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教师和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致敬。在烈士陵园内,韦爱丽、王文波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实践教学,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只有始终不忘烈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全,边境的安宁而付出的壮烈牺牲,才会更加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热爱今天的祖国。”

看通商口岸,勇担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730日,莫院长带领调研队伍全体教师和学生考察东兴烈士陵园、东兴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和大清国一号界碑、五号界碑,通过韦胜强、杨德辉、陈深汉、黎海珍几位教授现场实践教学与体悟,领略到国土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深刻体悟到老一辈东兴人曾留下名言“桥通则兴”的重要意义。731日师生们考察了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感受南疆渔家走向小康社会时重视生态保护的新生活。下午,南宁学院思政课教师“访革命遗址、悟初心使命”暑期红色调研考察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红色调研考察活动,教师们纷纷表示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上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精神,这也是今天广西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此次暑期红色调研考察,教师们走进广西、认识广西、理解广西、研究广西、服务广西,为在今后的教学中用广西本土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联系实际,打造思政“金课”,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周月红   / 陈璋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0年暑期工作总结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下一条:喜讯:我校“厚德微讲堂 战疫小课堂”系列微课作品登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南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桂ICP备11008250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 邮编:530299 南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南宁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