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3月11日下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在行政楼125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应用型”磨课活动专题研讨会。会议聚焦2025年春季学期磨课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理念革新、经验共享、路径探索三大维度,着力构建“金课”建设长效机制。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连云副教授主持,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围绕磨课展开探讨。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张连云副教授对磨课活动方案、OBE教学理念以及听课互评等关键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明确了本学期磨课任务及要求。具体任务部署如下:一、部署备课任务,深推实践活动。任课教师需在备课过程中持续践行OBE教学理念,并结合“英雄忠骨伴我走边关”主题实践活动,精心策划实践教学活动,力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二、对照磨课标准,重构教学思路。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磨课标准,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自我审视和优化。教师们需致力于创新磨课形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课堂。三、完成互评互检,精进教学基本功。依据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及教学事故相关认定指导文件,组织教师积极开展互听、互评、互学活动。通过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基本功素养,为学院持续打造模范教师和“金课”品牌,培养优秀的课程团队骨干教师。
随后,与会教师围绕“应用型”磨课活动展开了经验交流。覃兆静老师以“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设计”为实例,从深耕理论、强化实际、创新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深度融合。耿悦老师就避免“水课”倾向,提升课程“两性一度”进行分享,围绕“广度与深度矛盾问题”“避免‘只思不政’和‘只政不思’”“接受学生背景与兴趣的差异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理论的伟力。叶文香老师通过介绍“设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堂活动”,谈到在课堂中可通过问题链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升学生课堂体验感,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有效实施磨课、创新教学设计、构建互评互听教学指标体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经过此次磨课研讨会,全体授课教师对于推进应用型课程革新、塑造“金课”品牌以及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与素养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教研室将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围绕磨课活动开展一系列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激励教师们在磨课中精进教学技艺,在交流中打造优质课程,共同开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新篇章,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文、图/廖雅铭 一审一校:张连云 二审二校:欧祥月 三审三校:张雪娇 )

研讨会现场

叶文香老师做交流发言

耿悦老师做交流发言

覃兆静老师做交流发言